膀胱俞

膀胱俞(Pángguāngshū,BL28)膀胱之背俞穴

膀胱俞,经穴名。出自《脉经》。别名傍光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骶区,横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1.5寸。在舐肌起始部和臀大肌起始部之间,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布有臀中皮神经、臀下神经的属支。主治小便不利、遗尿、腹泻、便秘、腰脊强痛。直刺或斜刺0.8-1.2寸。

腧穴释义

膀胱指膀胱腑。本穴内应膀胱,为膀胱之气转输之处,是治膀胱疾患之重要腧穴,故名。

腧穴功用

清热利湿,温补脾肾,舒经活络。

腧穴定位

简便定位:位于骶区,横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1.5寸。

解剖定位:在舐肌起始部和臀大肌起始部之间。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布有臀中皮神经、臀下神经的属支。

主治病证

1、小便不利、遗尿等膀胱气化功能失调病证。

2、腹泻、便秘。

3、腰脊强痛。

腧穴操作

俯卧,于第二骶椎下间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取穴。直刺或斜刺0.8-1.2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腰骶痛、坐骨神经痛、腹泻、便秘、痢疾、糖尿病、脚气、子宫内膜炎、膀胱炎、遗尿。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膀胱俞对膀胱功能影响比较显著,主要是调整作用。当针刺膀胱俞时,捻针可引起膀胱收缩,内压升高,捻针停止时膀胱松弛,内压下降。

常用配伍

1、配曲泉穴治风劳。

2、配阴谷穴、太溪穴、肾俞穴等治小便赤黄。

3、配阴陵泉穴、血海穴等治热淋。

4、配三阴交穴、肾俞穴、三焦俞穴等治遗尿。

5、配腰俞穴、委中穴、涌泉穴治腰脊强痛。

6、配太溪穴、次髎穴治足清不仁。

古籍摘要

1、《备急千金要方》:“坚结积聚。”

2、《铜人针灸经》:“治风劳腰脊痛。”

3、《针灸大成》:“主小便赤黄,遗溺。”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