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山(Chéngshān,BL57)
承山,经穴名。出自《灵枢·卫气》。别名鱼腹、肉柱、肠山。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在腓肠肌两肌腹交界下端,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主治腰腿拘急、疼痛、痔疾、便秘、腹痛、疝气。直刺1-2寸。
腧穴释义
承,指承接。山,指山路。穴在腓肠肌两肌腹分于的下端凹陷处,其形若山谷,故以为名。
腧穴功用
舒筋活络,清热通肠。
腧穴定位
简便定位:位于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
解剖定位:在腓肠肌两肌腹交界下端。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
主治病证
1、腰腿拘急、疼痛。
2、痔疾、便秘。
3、腹痛、疝气。
腧穴操作
俯卧,下肢伸直,足蹠挺而向上,其腓肠肌部出现人字陷纹,从其尖下取穴。或直立,两手上举按着墙壁,足尖着地,在腓断肌下部出现人字陷纹,当“人”字尖下取穴。直刺1-2寸,不宜做过强的刺激,以免引起腓肠肌痉挛。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腰腿痛疼、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下肢瘫痪、痔疾、脱肛、呕吐、腹泻、便秘、淋病、脚气、小儿惊风等。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针刺承山穴对室性早搏有效。
常用配伍
1、配环跳穴、风市穴、阴市穴、委中穴、昆仑穴、申脉穴治腰痛背酸。
2、配委中穴、阳陵穴、昆仑穴治腿痛转筋。
3、配委中穴、三里穴、阳辅穴、解溪穴治膝䯒股肿。
4、配昆仑穴治腨肿。
5、配承筋穴、下廉穴、昆仑穴治足跟痛。
6、配长强穴、小肠俞穴治痔疾。
7、配百会穴、长强穴治脱肛。
8、配内关穴、肝俞穴、膈俞穴、长强穴治脏毒下血。
9、配中管穴、三间穴、偏历穴、厉兑穴、承筋穴、京骨穴、昆仑穴等治軌細。
10、配大椎穴、曲池穴、合谷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地仓穴、颊车穴治小儿急惊风。
古籍摘要
1、《采艾編》:“承山近于外丘,此当其下,故日承也。”
2、《孔穴命名的浅说》:“承山–小腿肚的丰肉(腓肠肌)比拟为山,承系承上的意思,穴在丰肉分叉下,可为承上丰肉之山而得名。”
3、《灵枢·卫气》:“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