颊车

颊车(Jiáchē,ST6)

颊车,经穴名。出自《灵枢·经脉》。别名曲牙、鬼床、机关、齿牙。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面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中指),闭口咬紧牙时咬肌隆起,放松时按之有凹陷处。在下颌角前方,有咬肌,有咬肌动、静脉,有耳大神经、面神经颊支及下颌缘支分布。主治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角歪斜等局部病症。直刺0.3-0.5寸,或平刺0.5-1寸,可向地仓穴透刺。

腧穴释义

耳前颧侧面为颊,下颌骨古称“颊车”骨。穴在其处,言其总载诸齿开合如机轴转运,故名颊车。

腧穴功用

利窍通关,息风通络,清热解毒。

腧穴定位

简便定位:位于在面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中指),闭口 咬紧牙时咬肌隆起,放松时按之有凹陷处。

解剖定位:在下颌角前方,有咬肌,有咬肌动、静脉,有耳大神经、面神经颊支及下颌缘支分布。

主治病证

主治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角歪斜等局部病症。

腧穴操作

正坐或侧伏,于下颌角直上4分,向前一横指处。如上下齿用力咬紧,有一肌肉(咬肌)凸起,放松时,用手切掐有陷并痠胀处是穴。直刺0.3-0.5寸,或平刺0.5-1寸,可向地仓穴透刺。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牙痛、腮腺炎、下颌关节炎、耳下腺炎、咬肌痉挛、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声音嘶哑、口颊炎、颈部诸肌挛缩或疼痛、偏瘫、甲状腺肿等。

2、为十三鬼穴之一,统治一切癫狂症。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针刺颊车穴组织学检查,可见甲状腺机能低下,对甲亢病人有治疗效应。

1、有报道称针刺颊车对垂体-性腺功能有一定影响,有人针刺三阴交穴、悬钟穴、颊车穴,可使孕妇子宫收缩增强。

2、有报道称针刺颊车穴可使唾液分泌减少。

3、电针颊车穴对三叉神经痛有明显镇痛效应。

常用配伍

1、配听会穴、地仓穴治中风口眼喎斜。

2、配承浆穴、合谷穴治牙痛。

3、配百会穴、承浆穴、合谷穴治牙关脱臼。

4、配合谷穴、头临泣穴治牙风。

5、配角孙穴之牙本痛不可嚼物。

6、配大椎穴、气舍穴、脑空穴治颈项强,不得顾。

7、配侠溪穴、和髎穴治颔颊肿。

古籍摘要

1、《针灸甲乙经》:“在耳下曲颊端者中,开口有孔。”

2、《采艾编》:“言齿颊转关开合,此上下牙之运纽也。”

3、《玉龙经》:“在耳后坠下三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