髀关

髀关(Bìguān,ST31)

髀关,经穴名。出自《灵枢·经脉》。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股前区,股直肌近端、缝匠肌与阔筋膜张肌3条肌肉之间凹陷中。在股直肌近端、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之间,深层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主治下肢痿痹、腰痛、膝冷等腰、下肢病证。直刺1-2寸。

腧穴释义

髀指髀骨,即股骨。关指股骨上端关节处。穴在髂前上棘下方近股骨关节部,故名髀关。

腧穴功用

舒筋活络,散寒止痛。

腧穴定位

简便定位:位于股前区,股直肌近端、缝匠肌与阔筋膜张肌3条肌肉之间凹陷中。

解剖定位:在股直肌近端、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之间,深层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病证

主治下肢痿痹、腰痛、膝冷等腰、下肢病证。

腧穴操作

仰卧,于髂前上棘至髌骨底外缘连线于臀横纹延伸线之交点处取穴或将手掌第一横纹中点按于伏兔穴,手掌平伸向前,当中指尖到处是穴。直刺1-2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腰疼、腹股沟淋巴结节炎、偏瘫、股内外机痉挛、下肢麻痹或疼痛、膝关节痛等。

常用配伍

1、配委中穴、承扶穴治膝不仁。

2、配风市穴、地机穴、丰隆穴、悬钟穴等治腿痛。

3、配环跳穴、风市穴、承扶穴等治下肢麻痹。

古籍摘要

1、《甲乙经》:膝寒痹不仁,不可屈伸。

2、《针灸大成》:主腰痛,足麻木,膝寒不仁,痿痹,股内筋络急,不屈伸,小腹引喉痛。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