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中俞

肩中俞(Jiānzhōngshū,SI15)

肩中俞,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2寸。在第1胸椎横突端,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及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1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神经和副神经。主治咳嗽、气喘、肩背疼痛等。直刺或向外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

腧穴释义

因穴位在肩部大椎与肩井之中间,故名肩中俞。

腧穴功用

舒筋活络,止咳平喘。

腧穴定位

简便定位:位于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定位:在第1胸椎横突端,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及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1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神经和副神经。

主治病证

1、咳嗽、气喘。

2、肩背疼痛。

腧穴操作

正坐伏卧位,于第七椎棘突下,旁开2寸处取穴。直刺或向外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哮喘、吐血、肩关节周围炎、落枕、视力减退等。

常用配伍

1、配肩髃穴、外关穴主治肩背疼痛。

2、配大椎穴、肩井穴、支沟穴治肩背酸痛。

3、配肺俞穴、内关穴、足三里穴治支气管炎。

4、配肩外俞穴、肺俞穴、库房穴等治肺结核。

5、配肩外俞穴、天髎穴、膈关穴等治斜方肌麻痹。

古籍摘要

1、《针灸甲乙经》:“在肩胛内廉去脊二寸陷者中。”

2、《针灸甲乙经》:“寒热疬,目不明,咳上气,唾血,肩中俞主之。”

3、《新针灸学》:“肩胛内侧在大椎穴旁二寸,当肩井穴到大椎穴之中点。”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