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和髎(Êrhéliáo,TE22)
耳和髎,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头部,鬓发后缘,耳郭根的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有颞肌和颞浅动、静脉,布有耳颞神经分支、面神经分支。主治头痛、耳鸣、牙关紧闭、口歪。平刺0.3-0.5寸。
腧穴释义
和,指和调。髎,同窌,空穴也。穴在耳郭根前,颧弓后上方凹陷中,主治耳疾,能和调听觉,故名耳和髎。
腧穴功用
利窍通关,疏风清热,通络止痛。
腧穴定位
简便定位:位于头部,鬓发后缘,耳郭根的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解剖定位:有颞肌和颞浅动、静脉。布有耳颞神经分支、面神经分支。
主治病证
1、头痛、耳鸣。
2、牙关紧闭、口歪。
腧穴操作
正坐或侧俯位,在耳门前上方,平耳郭根前,鬓发后缘之动脉搏动处取穴。避开动脉,平刺0.3-0.5寸。艾炷灸3壮,或艾条炙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鼻炎、鼻息肉、耳鸣、外耳道炎、面瘫、牙关紧闭、面肌痉挛、头痛。
常用配伍
1、配风池穴、风府穴、迎香穴治鼻息肉。
2、配承泣穴、四白穴、巨窌穴治口㖞不能言。
3、配翳风穴、听宫穴、听会穴治聤耳。
古籍摘要
1、《针灸甲乙经》:“头重颔痛,引耳中,憹憹嘈嚕,和髎主之。”
2、《医经理解》:“和髎,耳前兑发下横动脉,耳听音声之和,而为锐骨之空也。”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