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厘(Xuánlí,GB6)
悬厘,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的上3/4与下1/4交点处。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主治偏头痛、目赤肿痛、耳鸣。向后平刺0.5-0.8寸。
腧穴释义
厘,指毫厘。穴在曲角颞颥下廉,同悬颅仅差毫厘,故名悬厘。
腧穴功用
清泻肝胆,利气止痛。
腧穴定位
简便定位:头部,从头维至曲鬓的弧形连线(其弧度与鬓发弧度相应)的上3/4与下1/4交点处。
解剖定位:在颞肌中。有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耳颞神经颞支。
主治病证
1、偏头痛。
2、目赤肿痛。
3、耳鸣。
腧穴操作
正坐仰靠或侧伏,于头维至曲鬓弧形连线的上3/4和下1/4处取穴。向后平刺0.5-0.8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鼻炎、牙痛、面浮肿等。
常用配伍
1、配听宫、翳风等治耳鸣。
2、配束骨穴治癫疾。
3、配合谷穴、睛明穴、四白穴、攒竹穴、中渚穴、头临泣穴、阴都穴治目翳。
4、配水沟穴、迎香穴、下关穴、合谷穴治三叉神经痛。
5、配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关元穴、身柱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上髎穴、次髎穴、瞳子髎穴治月经困难。
古籍摘要
1、《针灸甲乙经》:“热病偏头痛,引外目眦,悬厘主之。”
2、《针灸甲乙经》:“在周颞颥下廉。”
3、《针灸大全》:“脑空下廉。”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