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临泣

头临泣(Tóulínqì,GB15)

头临泣,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头部,前发际上0.5寸,瞳孔直上。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布有额神经内、外支会合支。主治头痛、目痛、目眩、流泪、目翳、鼻塞、鼻渊、小儿惊痫。平刺0.5-0.8寸。

腧穴释义

该穴当目瞳孔直上入发际5分处,目者,泣之所出,穴临其上,故名头临泣。

腧穴功用

清泻胆热,醒神宽胸,宣通鼻窍。

腧穴定位

简便定位:位于头部,前发际上0.5寸,瞳孔直上。

解剖定位:在额肌中,有额动、静脉。布有额神经内、外支会合支。

主治病证

1、头痛。

2、目痛、目眩、流泪、目翳等目疾。

3、鼻塞、鼻渊。

4、小儿惊痫。

腧穴操作

正坐仰靠,在目中线直上,入前发际0.5寸处。平刺0.5-0.8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角膜白斑、外眼角充血、急性结膜炎、脑出血、脑卒中、疟疾、癫痫等。

常用配伍

1、配头维穴治泪出。

2、配金门穴、合谷穴治耳聋。

3、配后溪穴、攒竹穴、合谷穴、小骨空穴治眼赤肿痛。

4、配风府穴、风池穴、阳谷穴、液门穴等治目眩。

5、配临泣穴、星穴、百会穴、前谷穴等治鼻塞。

6、配迎香穴、合谷穴、太冲穴等治鼻渊。

7、配临泣穴、百会穴、肩井穴、曲池穴等治中风。

8、配水沟穴、合谷穴治诸风不识人。

古籍摘要

1、《针灸甲乙经》:“足太阳、少阳、阳维之会。”

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卒中风不识人,目眩鼻塞,目生白翳,多泪。”

3、《神应经》:“白翳:临泣、肝俞。”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