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骨

曲骨(Qūgǔ,CV2)

曲骨,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尿胞、曲骨端、耳骨、屈骨。属任脉。位于下腹部,耻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上。在腹白线上,有腹壁下动脉及闭孔动脉的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主治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阴囊湿痒、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直刺1-1.5寸。

腧穴释义

穴在耻骨联合上缘,耻骨联合处略呈弯曲,又称曲骨,故而得名。

腧穴功用

温阳利水,调经止带。

腧穴定位

简便定位:位于下腹部,耻骨联合上缘,前正中线上。

解剖定位:在腹白线上,有腹壁下动脉及闭孔动脉的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

主治病证

1、小便不利、遗尿等前阴病。

2、遗精、阳痿、阴囊湿痒等男科病。

3、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等妇科病。

腧穴操作

仰卧,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腹白线上取穴。直刺1-1.5寸。孕妇慎取。内为膀胱,应在排尿后进行针刺。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膀胱炎、睾丸炎、尿道炎、子宫内膜炎、子宫颈糜烂、盆腔炎、产后子宫收缩不全等。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对膀胱张力的影响,有双相调节作用,如膀胱松弛,可使张力增强,膀胱张力强时,可使之下降。也与手法有关,捻针时可引起膀胱收缩,内压上升,捻针停止时,膀胱变为松弛,内压下降。

常用配伍

1、配承浆穴、膀胱俞穴、阴陵泉穴、太冲穴治遗尿。

2、配中极穴、膏肓穴、肾俞穴治梦遗。

3、配太冲穴、关元穴、复溜穴、三阴交穴、天枢穴治赤白带下。

4、配期门穴、章门穴、关元穴、三阴交穴治痛经。

5、配四髎穴、中极穴、大赫穴、横骨穴、血海穴等穴治阴中痛

腧穴附注

本穴为任脉、足厥阴之会。

古籍摘要

1、《针灸甲乙经》:“在横骨上,中极下一寸,毛际陷者中,动脉应手。”

2、《备急千金要方》:“阴上横骨中央,宛曲如脚月中央是也。”

3、《素问》:“在横骨上,中极下同身寸之一寸。”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