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门(足厥阴肝经)
期门,经穴名。别名:肝募穴。出自《黄帝内经·灵枢》。属足厥阴肝经。为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腧穴释义
期,期望、约会之意。门,出入的门户。期门名意指天之中部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肝经。
腧穴功用
健脾疏肝,理气活血。
腧穴定位
简便定位:在胸部,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解剖定位:在腹内外斜肌腱膜中,有肋间肌;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6、7肋间神经。深部右侧当肝脏,左侧当脾脏。
主治病证
1、胸胁胀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腹泻等肝胃病证;
2、郁病,奔豚气;
3、乳痈。
腧穴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
临床运用
1、消化系统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炎,胃炎,胆囊炎,肝炎,肝肿大。
2、其他疾病:心绞痛,胸胁胀满,癃闭遗尿,肋间神经痛,腹膜炎,胸膜炎,心肌炎,肾炎,高血压。
常用配伍
1、配肝俞、膈俞治胸胁胀痛;
2、配内关、治呃逆;配阳陵泉、中封治黄疸。
3、配肝俞、膈俞,有疏肝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胸胁胀痛。
4、配内关、足三里,有和胃降逆的作用,主治呃逆。
5、配阳陵泉、中封,有舒肝利胆的作用,主治黄疸。
古籍摘要
1、《甲乙经》:“足太阳、厥阴、阴维之会。 《千金方》:主喘逆卧不安,咳胁下积聚。”
2、《铜人》:“治胸中烦热,贲豚上下,目青而呕,霍乱泄痢,腹坚硬,大喘不得安卧,胁下积气。”
3、《大成》:“胸连胁痛,期门、章门、丘墟、行间、涌泉。”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