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竹

攒竹(Cuánzhú,BL2)

攒竹,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眉头、眉本、员在、始光、夜光、明光、光明、员柱。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际处。有额肌及皱眉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主治头痛、眉棱骨痛、眼睑瞤动、眼睑下垂、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呃逆。向眉中或眼眶缘平刺或斜刺0.3-0.5寸或直刺0.2-0.3寸。

腧穴释义

攒,族聚也。竹,喻眉毛。穴在眉头,眉似族聚之竹,故名攒竹。

腧穴功用

明目利窍,散风清热,止痉通络。

腧穴定位

简便定位:位于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际处。

解剖定位:有额肌及皱眉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主治病证

1、头痛、眉棱骨痛。

2、眼睑晌动、眼睑下垂、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等目疾。

3、呃逆。

腧穴操作

正坐或仰卧位,于眉头边缘,人眉毛约0.1寸处取穴。可向眉中或向眼眶内缘平刺或斜刺0.3-0.5寸,或直刺0.2-0.3寸。禁直接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角膜白斑、夜盲、视力减退、头痛、眉棱骨痛、流泪、上眼睑下垂、急性结膜炎、睑缘炎、电光性眼炎、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靡、三叉神经痛、眼肌痉挛、面神经麻痹、泪囊炎、尸厥、眼部及腹部手术针麻。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针刺攒竹穴可使心率减慢。针刺攒竹穴对眼部手术及内脏手术均有良好针麻效应。

常用配伍

1、配龈交穴、玉枕穴治面病。

2、配禾髎穴治尸厥。

3、配太阳穴、前顶穴、上星穴治暴盲不见物。

4、配尺泽穴、阳溪穴、间使穴治癫狂。

5、配肝俞穴、肾俞穴、光明穴治雀目。

古籍摘要

1、《针灸甲乙经》:“头风痛,鼻鼽衄,眉头痛,泣出,善嚏。”

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眼中赤痛及睑瞤动。”

3、《针灸大成》:“主目䀮䀮,视物不明,泪出目眩,瞳子痒,目瞢,眼中赤痛及睑瞤动不得卧。”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