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冲(Méichōng,BL3)
眉冲,经穴名。出自《脉经》。别名小竹。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主治头痛、目赤、鼻塞、眩晕、癫痫等。平刺0.3-0.5寸。
腧穴释义
冲指冲动,足太阳膀胱经气从眉头直冲向上至本穴,故名眉冲。
腧穴功用
明目利窍,祛风清热,安神定志。
腧穴定位
简便定位:位于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解剖定位:有额肌。当额动、静脉处。布有额神经内侧支。
主治病证
1、头痛、目眩。
2、鼻塞、鼻衄。
3、癫痫。
腧穴操作
正坐仰靠或仰卧,于神庭穴平线于攒竹穴垂线之交点处取穴。平刺0.3-0.5寸。禁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眩晕、癫痫、头痛、鼻塞等。
常用配伍
1、配颞颥穴治外感头痛、身痛。
2、配睛明穴治目赤肿痛。
古籍摘要
1、《备急千金要方》:“苦头痛,针眉冲。”
2、《针灸大成》:“主五痫,头痛鼻塞。”
3、《脉经》:“寸口脉紧,若头痛骨肉痛,是伤寒……针眉冲、颞颥、摩治伤寒膏。”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