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髎(Shàngliáo,BL31)
上髎,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骶区,正对第1骶后孔中。在骶棘肌起始部及臀大肌起始部,当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处,布有第1骶神经后支。主治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精、阳痿、腰骶痛。直刺1-1.5寸。
腧穴释义
髎指髎骨,即骶骨。穴在骶骨第一孔中,居上,故名上髎。
腧穴功用
调经止带,益肾壮阳。
腧穴定位
简便定位:在骶区,正对第1骶后孔中。
解剖定位:在骶棘肌起始部及臀大肌起始部。当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处。布有第1骶神经后支。
主治病证
1、大小便不利。
2、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病证。
3、遗精、阳痿。
4、腰骶痛。
腧穴操作
俯卧,以食指尖按在小肠俞穴与脊椎正中的中间,小指按在尾骨上方有小黄豆大的圆骨突起(骶角)的上方,中指与无名指相等距离分开按放,各指尖所到之处是穴。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腰疼、腰骶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月经不调、子宫脱垂、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白带过多、淋病、睾丸炎、卵巢炎、催产、引产、下肢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便秘、尿潴留、呕吐、衄血。
现代研究
1、现代研究,临床报道上髎穴、三阴交穴、关元穴等对阳萎病有一定疗效。
2、临床报道针刺八髎穴对各种妇科手术或炎症感染病例的康复治疗有较好疗效。
常用配伍
1、配后溪穴、风府穴治鼻衄。
2、配中髎穴、次髎穴、下髎穴、命门穴、委中穴、人中穴治腰痛。
古籍摘要
1、《新针灸学》:“第十八椎之下,旁开约一横指,与髂后上棘平高。”
2、《中国针灸学》:“在第一后骶骨孔中。”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