瘛脉(Chìmài,TE18)
瘛脉穴,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瘛脉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乳突中央,当角孙穴至翳风穴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现在常用于治疗偏头痛、神经性耳聋等。平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
腧穴释义
瘛,指犬的发狂之状,此指穴内气血为急速运行之状。脉,脉气也,经脉中的气血也。瘛脉名意指三焦经冷缩收引的下行水气在此急速胀散。本穴物质为颅息穴下传而来的水湿之气和翳风穴上传的阳热之气,二者相会后,水湿之气吸热病急速胀散冲出穴外,气之外冲如犬发狂时的狂奔之状,故名。
腧穴功用
燥湿化气。
腧穴定位
简便定位:在乳突中央,当角孙穴至翳风穴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
解剖定位:当耳后肌处;布有耳后动、静脉;有耳大神经和面神经耳后支分布。
主治病证
1、头痛;
2、耳鸣,耳聋;
3、小儿惊风。
腧穴操作
平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偏头痛、神经性耳聋等。
常用配伍
配听会、耳门主治耳鸣、耳聋;
配头维、印堂主治头痛。
古籍摘要
1、《针灸大成》:“耳本后鸡足青络脉。”
2、《中国针灸学》:“乳突中央,当翳风与角孙沿耳翼连线的中、下1/3交界处。”
3、《针灸大成》:“主头风耳鸣,小儿惊痫瘈疭,呕吐,泄利无时,惊恐,眵瞢目睛不明。”
4、《针灸甲乙经》:“小儿痫痉,呕吐,泄注,惊恐,失精,瞻视不明,眵䁾,瘈脉及长强主之。”
5、《针灸资生经》:“头风耳后痛,瘈脉、完骨。”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