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

阳谷(Yánggǔ,SI5)经穴

阳谷,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位于腕后区,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当尺侧腕伸肌的尺侧缘,有腕背侧动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主治颈额肿痛、臂外侧痛、腕痛、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热病。直刺0.3-0.5寸。

腧穴释义

穴为手太阳经经穴,位于手外侧豌豆骨与尺骨之间的凹陷中,其处形如山谷,故名阳谷。

腧穴功用

安神定惊,清热利窍,通络止痛。

腧穴定位

简便定位:在腕后区,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

解剖定位:当尺侧腕伸肌腱的尺侧缘。有腕背侧动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病证

1、颈额肿痛、臂外侧痛、腕痛等痛证。

2、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

3、热病。

4、癫狂痫。

腧穴操作

侧掌,手心向前,有腕骨穴直上,相隔一骨(三角骨)的凹陷处取穴。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腮腺炎、精神病、癫痫、神经性耳聋、耳鸣、口腔炎、齿龈炎、尺神经痛、小儿惊风等。

常用配伍

1、配昆仑穴、太冲穴治目赤肿痛。

2、配阳溪穴治吐舌戾颈妄言。

3、配通谷穴、筑宾穴治癫狂。

4、配商阳穴、合谷穴、侠溪穴、厉兑穴等治热病汗不出。

5、配上星穴、囟会穴、风池穴等治眩晕。

腧穴附注

手太阳经所行为“经”。经穴,属火。

古籍摘要

1、《灵枢·本输》:“在锐骨之下陷者中也。”

2、《会元针灸学》:“阳谷者,手太阳经,锐骨下空处如洞,故名阳谷。”

3、《腧穴命名汇解》:“阳谷,属手太阳小肠经火穴,<甲乙经>有阳谷者,火也。位于手外侧腕中,兑骨下陷处,因外为阳,故名阳谷。”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