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俞

督俞(Dūshū,BL16)

督俞,经穴名。出自《太平圣惠方》。别名高盖、督脉俞。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脊柱区,第6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有斜方肌、背阔肌肌腱、最长肌,有第6肋间动、静脉的分支,颈横动脉降支,布有肩胛背神经,第6、7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第6、7胸神经后支的肌支。主治心痛、胸闷、寒热、气喘、腹胀、腹痛、肠鸣、呃逆。斜刺0.5-0.8寸。

腧穴释义

督,指督脉。穴为督脉之气输注之处,故名督俞。

腧穴功用

理气血,调肠胃。

腧穴定位

简便定位:脊柱区,第6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解剖定位:有斜方肌、背阔肌肌腱、最长肌,有第6肋间动、静脉的分支,颈横动脉降支,布有肩胛背神经,第6、7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第6、7胸神经后支的肌支。

主治病证

1、心痛、胸闷。

2、寒热、气喘

3、腹胀、腹痛、肠鸣、呃逆等胃肠病证。

腧穴操作

俯伏,与第六胸椎棘突下间灵台穴旁开1.5寸处取穴。斜刺0.5-0.8寸。可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心内外膜炎、胃脘痛、腹痛、腹胀、肠鸣、呃逆。

常用配伍

配合谷穴、足三里穴主治胃痛。

古籍摘要

1、《太平圣惠方》:“督俞二穴。”

2、《会元针灸学》:“督俞者,督脉之连系也,因心生血注于膈,血合真阳从督俞贯脊而补脑,化血而升生气,督起诸阳,统阳气于足太阳经之所过,通督脉之系,故名。”

3、《医宗金鉴》:“从心俞行六椎下,去脊中二寸。”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