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谷(Shuài0ǔ,GB8)
率谷,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耳尖、率角、蟀谷、率骨、蟀骨。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头部,耳尖直上人发际1.5寸。在颞肌中,有颞动、静脉顶支,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会合支。主治偏头痛、眩晕、小儿急、慢惊风。平刺0.5-0.8寸。
腧穴释义
率,循也。山间之凹陷处为谷。穴在耳上入发际一寸五分,循按穴处凹陷若谷,故而得名。
腧穴功用
平肝息风止痉,快膈和中降逆。
腧穴定位
简便定位:头部,耳尖直上人发际1.5寸。
解剖定位:在颞肌中,有颞动、静脉顶支,布有耳颞神经和枕大神经会合支。
主治病证
1、偏头痛,眩晕。
2、小儿急、慢惊风。
腧穴操作
正坐或侧伏,将耳部向前折曲,于耳翼尖直上入发际1.5寸处取穴。平刺0.5-0.8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偏头痛、顶骨结节部疼痛、眩晕、呕吐、眼痛等。
常用配伍
1、配百会穴、囟会穴、丹田穴、气海穴、上星穴、神庭穴、曲差穴、后顶穴、风池穴治头痛。
2、配风池穴、睛明穴、太阳穴、曲池穴、球后穴治青光眼。
3、配太阳穴、合谷穴、风池穴、睛明穴治结膜炎。
4、配百会穴、囟会穴、上星穴、水沟穴、尺泽穴、间使穴、合谷穴、太冲穴治小儿急惊风、小儿慢惊风。
5、配膈俞穴治鬲胃寒痰。
6、配中府穴、太溪穴、魄户穴、劳宫穴治烦满呕吐。
古籍摘要
1、《甲乙》:“醉酒风热,发两角(一作两目)眩痛,不能饮食,烦满呕吐,率谷主之。”
2、《孔穴命名的浅说》:“率谷,率者,领也,穴在耳上入发际一寸五分凹陷处,凹陷比谷,故得名。”
3、《经穴释义汇解》:“穴在耳上入发际一寸五分,嚼而取之,足太阳、少阳之会。肉之大会曰谷。率,循边。因喻穴循耳上而为肉会,故名率谷。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