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髃(手阳明大肠经)
肩髃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出自《灵枢·经别》。此腧穴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有疏经通络,理气化痰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瘾疹等病症。
腧穴释义
髃,髃骨,为肩端之骨。此穴在肩端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故名。
腧穴功用
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
腧穴定位
简便定位:在肩峰前下方,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凹陷处;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此穴;或者垂肩,当锁骨肩峰端前缘直下约2寸,当骨缝之间,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线上处取穴。
解剖定位:在三角肌上部中央;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腋神经。
主治病证
1、肩臂挛痛,上肢不遂;
2、隐疹。
腧穴操作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肩周炎宜向肩关节方向直刺,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肩髃对食道癌手术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对血液循环系统有较好的调整作用。在针麻手术中,可稳定血压,促进循环。按揉肩髃可使指端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通过按揉前后血流图的收缩波波幅均值、流入容积速度均值和流入角均值的对比,结果提示,按揉肩髃能改善动脉的弹性,增加肢体的血液循环,使血管流量增加、血管周围阻力减小,针刺肩髃可使病人肌电幅度升高,并持续30min。
常用配伍
背及肩臂肿痛:肩髃、风门、中渚、大杼(《针灸大成》)。
臂细无力,手不得向头:肩髃、臂臑(《针灸大成》)。
半身不遂:肩髃、曲池、列缺、合谷、手三里、环跳、风市、委中、绝骨、丘墟、阳陵泉、昆仑、照海(《神应经》)。
隐疹:肩髃、曲池、合谷、曲泽、手三里、环跳(《针灸逢源》)。
瘰疬:肩髃、支沟、足三里、手三里(《简易普济良方》)。
瘿气:肩髃、大空(《世医得效方》)。
古籍摘要
1、《针灸甲乙经》:肩中热,指臂痛。
2、《备急千金要方》:诸瘿,偏风,不得挽弓;颜色焦枯,劳气失精;肩臂痛不得上头;半身不遂。
3、《千金翼方》:热风,头风,臂冷酸疼无力。
4、《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瘾疹;手臂挛急;筋骨疼痛。
5、《玉龙歌》:肩端红肿。
6、《针灸大成》:中风手足不遂,偏风,风痪,风痿,风病半身不遂,热风肩中热,头不可回顾,肩臂疼痛,臂无力,手不能向头,挛急,风热瘾疹,颜色枯焦,劳气泄精,伤寒热不已,四肢热,诸瘿气。
7、《外科大成》:乳痈,乳毒,乳岩。
8、《类经图翼》:泻四肢之热。
9、《天星秘诀歌》:手臂挛痹。